北京【切换】

B北京

S深圳

S上海

咨询热线:13621183970
婚姻普法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文书下载> 婚姻普法> 什么不是夫妻共同财产?
相关动态

什么不是夫妻共同财产?

发布时间:2025/08/22 作者:家理律师咨询网

在现实生活中,夫妻之间的财产关系常常伴随着感情、家庭管理和经济决策的复杂交织。很多人默认婚后所得的一切都是夫妻共同财产,但事实上,法律对“共同财产”和“个人财产”有比较明确的区分。本文将以通俗的语言,结合现行法律法规(以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为准),解释哪些情形下的财产不是夫妻共同财产,并通过案例分析帮助理解如何在实践中适用这些规则。

法律依据(简要)

  •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(以下简称“民法典”)关于夫妻财产制度的规定,是目前判断夫妻财产性质的主要法律依据。
  • 民法典规定: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,原则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;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。
  • 同时,民法典列举并强调了属于夫妻一方的财产类别,如婚前个人财产、遗嘱或赠与中明确指向一方的财产等。

下面结合这些规定,归纳哪些情况通常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。

哪些情形通常不是夫妻共同财产

  1. 婚前财产

    • 夫妻一方在结婚前已经取得并仍然存在的财产,如婚前存款、婚前购买的房产、车、个人贵重物品等,原则上属于个人财产。
    • 但如果婚后夫妻共有并明确表示将婚前财产转为共同所有(例如共同还贷、共同登记或书面约定),则可能转为共同财产。
  2. 遗嘱或赠与明确只归一方的财产

    • 如果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明确表示赠与的是夫妻中的一方(例如“赠与给张三个人”),该财产属于受赠一方的个人财产,不属于共同财产。
    • 注意:若赠与合同或遗嘱没有明确指定受赠人为一方,而是指定“赠与夫妻双方”,则为共同财产。
  3. 个人专用物品(具有明显个人性质)

    • 如夫妻一方婚前或婚后因工作需要获得且具有个人专属性质的工具、用品(例如职业专用工具、个人证书、荣誉奖杯等),通常属于个人财产。
    • 但若该物品具有显著价值且夫妻双方共同使用、共同保管并被视为家庭共同财产,则可能被认定为共同财产。
  4. 一方因犯罪行为获取的财产

    • 若财产来源于违法犯罪(如诈骗、贩毒所得),不属于合法的共同财产,国家有权追缴,受害人的权利优先保护。此类财产不应被用于夫妻分割或保护违法所得。
  5. 一方个人债权

    • 如果夫妻一方在婚前或婚后因个人行为形成的债权(例如个人借款合同)明确归个人所有,则该债权及其清偿所得可视为个人财产,除非债权在婚后被共同处理或转为共同债权。
  6. 当事人婚内约定的排除或约定财产

    • 夫妻可以在婚内通过书面协议约定财产归属,例如约定婚后某些收入为个人财产,或实行夫妻间分别财产制。只要约定合法且未违反强制性规定,法院通常会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。

案例分析(帮助理解)

案例一:婚前房产的归属

  • 事实:李某在结婚前用个人积蓄购买了一套房子,婚后房产证仍登记在李某名下,双方未签署任何将其转为共同财产的协议。婚后夫妻共同偿还了部分房贷并对房屋进行了装修。
  • 法律分析:房屋为李某婚前财产,原则上为个人财产。但婚后夫妻一方用共同财产偿还房贷、或双方共同出资装修,会产生“共同出资增值”的问题。法院在分割时可能考虑对共同出资部分给予补偿或折价处理,但房屋的主体归属仍可能属李某个人,具体视证据而定。
  • 实务提示:若希望婚前财产仍为个人财产,应保留购房时的付款凭证、房产证、婚前财产清单等证据;若有共同还贷或出资,应记录款项来源以便分割时核算。

案例

精彩推荐